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 热泵热水楼盘配套:站在风口思考风向
          已经过去的 2020 年,空气源热泵产业各项数据显示,楼盘配套热水市场不管是楼盘配套实际安装量,还是项目签单量都呈现同比上升的态势。从全国市场来看,除了在浙江区域做得风生水起,配套热水俨然成为新建楼盘的标配,而江苏被认为是热水楼盘配套的下个风口市场,不管经济体量还是政策支持,都有着不错的利好讯号,山东也出台相关的楼盘配套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高层建筑上使用热泵热水产品。以上区域如果能够将相关的政策执行到位,在其中部分城市先树立样板市场,无疑将会对热泵热水楼盘配套市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热泵关键词】站在风口思考风向
      市场扩容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精装修政策的持续实行下,热泵热水楼盘配套将会成为常态化操作,而随着楼盘配套应用市场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业热泵品牌有机会参与其中。而楼盘配套发展向好的背后却是以极低的利润为代价,其中的诸多乱象让不少品牌也在犹豫究竟要不要参与其中,低价竞标、工程机回流、回款周期长、后期维护量大等等因素都让不少品牌举棋不定。以工程机回流为例,随着越来越多机组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向市场,对参与品牌的零售渠道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对其口碑和形象也影响颇深。另一方面来说,因为楼盘配套的周期性,如果遇到原材料暴涨的情况下,厂家就会背负沉重的成本压力,简配现象就不可避免,对于热泵产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利影响。
      
      从奥维云网的检测数据显示,热泵热水器是楼盘配套中其中表现最亮眼的部品,而同比其他部品来说,热泵热水器从搬运、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的隐形成本远大于其他部品,是投入产出比较低的部品,参与其中的企业也感到非常疲惫。以上这些让行业品牌头疼的诸多问题,也折射出想要破局需要从中找出更好的出路。从江苏出台的精装修政策中,新风、净水、空调都成为精装修楼盘的标配,单从利润率来看,更为复杂的冷暖系统在楼盘配套中显得更有诱惑力,主要系统为华东市场势头强劲的热泵两联供系统。相关人士也对此表达了愿景,虽然当前主要的市场被外资品牌所占据,国产品牌表现机会并不多。但部分专业品牌也已经有样板工程投入使用,让热泵行业看到除热水之外更大的市场。而想要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在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上下功夫,尽快推开这扇能够给行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的大门。
      
      从宏观的层面来说,热泵热水楼盘配套站在了精装修红利的风口,能够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利润却没有太多增长,楼盘配套能否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支柱需要打上问号。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楼盘配套市场在所有方面都符合行业期望值,只能在接受现状的前提下,从不同的层面挖掘其中对企业、对行业有利的因素,让楼盘配套热水市场这一利好领域能够有着健康良性的发展,为其在全国更深入的推广找到更适合的发展模式。毕竟,这一产业的红火有着太多的政策红利,想要持续坚挺需要作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工作。
    02-06
  • “十四五”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新举措新方向
          清洁供暖一直是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重大民生工程。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水平显著提升,清洁供暖试点城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面积已超120亿平方米,相比2016年增加了51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55%,较2016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累计替代散烧煤超过1亿吨。
      
      但清洁取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亦暴露出诸多短板,如技术路线重热源侧轻用户侧,清洁取暖工作开展仍过度依赖财政,缺乏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大规模清洁取暖改造也为能源保障带来了较大压力。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80%。“十四五”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将有哪些新举措、新方向?为此,记者近日展开了一系列调研采访。
      
      “煤改电”潜力逐步释放
      
      根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实施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下称《报告》),2017—2019年,我国北方地区新增煤改电用户740万户、新增煤改气用户891万户,北方地区新增清洁燃煤集中供暖17.3亿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2亿平方米、新增工业余热供暖1.3亿平方米。
      
      “当前,‘煤改电’正逐步成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主流形式,“煤改气”发展正持续放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科技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闪闪向记者表示。
      
      “2017—2019年,在‘煤改气’、‘煤改电’双代工作中,‘煤改电’无论从新增户数还是占比看,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三年相继完成127.3万户、238.5万户、374.1万户,对应占比依次达到26.8%、50.1%、55.0%。”袁闪闪说。
      
      分地域看,目前我国以“煤改电”为主的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其中河南是“煤改电”最大的市场,约占全国“煤改电”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全省“双替代”供暖累计完成104.6万户,其中,“电代煤”102.5万户,占比高达97.99%。作为北方清洁取暖重点区域的新晋省份,陕西“煤改电”市场潜力亦正逐步释放。
      
      试点城市工作重心渐向运维转移
      
      “从2017年第一批12个试点城市,到2018年第二批23个试点城市,再到2019年第三批8个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我国共支持了3批43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已基本覆盖‘2+26’大气通道及汾渭平原所有城市。”袁闪闪说。
      
      随着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的全面铺开,清洁供暖工作深入开展,后期运维规模亦逐渐增大,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后期运维聚焦。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部分省市正积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清洁取暖工作管理水平。
      
      如北京建立了“北京市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监控平台”和“乡镇供暖服务中心”,为全市清洁取暖工作全流程提供平台服务,目前,已有13个区、近3000个村庄纳入平台管理。河北省建成的省级供热监管信息平台目前也已覆盖至全省所有县级以上供暖城区。
      
      河南省鹤壁市打造的冬季清洁取暖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农村清洁取暖与城镇智慧供热一平台管理,全市域范围内推行的用户报修小程序、维修师傅APP、报修工单监管与智慧监管平台三位一体运维模式,已成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建设和运行的典范。
      
      用户侧能效亟待提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十三五”期间,我国北方清洁供暖路径已初具规模,各试点城市各具特色的清洁取暖模式已初步成型,但由于技术路线选用不科学,不少城市清洁取暖效果大打折扣。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城市由于在开展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前,没有做到广泛调研摸清底数、强化突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突破农村、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以致出现了技术路线重热源侧轻用户侧,特别在农村地区,存在“插花式”实施、概念性实施、盲目性推广等一系列问题,以致清洁取暖效果打折,既造成短期风险,也存在长期隐患。
      
      用户侧建筑能效提升缓慢也是制约清洁取暖成效发挥的重要原因。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实施用户侧建筑节能改造1.84亿平方米(城镇1.38亿平方米,农村0.46亿平方米),占到5亿平方米改造任务目标的36.8%,仅占50.6亿平方米热源侧清洁化改造完工量的3.6%。
      
      与此同时,清洁取暖涉及城市、地区较多,大规模改造不仅为能源保障带来较大压力,目前清洁取暖“过度依赖财政,缺乏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也给中央和地方财政带来极大压力,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财政补贴应向用户侧能效提升倾斜,削减清洁取暖对补贴的依赖;另一方面应探索城乡统筹、打包实施等商业化模式,不断提高清洁取暖长效可持续原生动力。
      
      “十四五”要严防散煤复燃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热源侧、用户侧发展不均衡,清洁取暖返煤现象逐步凸显,可持续性面临重大考验。
      
      有关部门实地入户督查数据显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用户平均复燃率按户统计约为8%,按村统计约为14%。其中,河北某市已完成清洁化替代村庄中,散煤复燃比例高达近40%。
      
      记者了解到,根据针对返煤风险的全情景预测分析,若按照当前运行补贴标准测算,潜在返煤用户达到531万户,占到清洁取暖总用户的20%以上;若补贴逐步退坡,潜在返煤用户则将高达875万户,占到清洁取暖总用户35%。不断出现的大规模返煤现象,使得清洁取暖效果大打折扣。
      
      业内初步预测,“十四五”期间“2+26”重点城市清洁取暖改造量会剧减,但以“2+26”大气污染通道城市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仍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监管重点将主要从重点城市扩至重点区域,从强化改造建设转移到注重运维和防止散煤复烧。
      
      “‘十四五’期间推动清洁取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26’重点城市工作重心应转向严防散煤复燃。”袁闪闪认为。
      
      具体到地域清洁取暖工作开展,《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汾渭平原将进入发展“增速期”。与此同时,清洁取暖工作重心也将进一步扩至东北、西北等地区。
      
      以汾渭平原为例,该地区煤炭消费更为集中,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近90%,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且汾渭平原是陕、蒙、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普遍以公路运输为主,随着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污染问题将逐步凸显,清洁取暖工作需加大力度。
    02-04
  • 合肥绿色建筑入围国家最高奖项
          2月1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合肥两项目入围国家级绿色建筑最高奖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超过2.2亿平方米。今年,将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化改造和低碳发展,促进建筑品质提升。
     
      两项目入围全国最权威绿色建筑奖项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的公示》,其中合肥市推荐上报的“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获得二等奖、“合肥中央公馆I地块西区(9-12、15-16号楼)”获得三等奖。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其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共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两年评选一次,目前已成为全国最权威、影响力最大以及级别最高的绿色建筑奖项。
     
      此次共有61个项目获得2020年度绿色建筑创新奖,其中不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重大项目。合肥市两个项目的成功入围,为全市绿色建筑迈向高品质增加了信心,也为安徽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先进典型。
     
      安徽城乡规划大厦项目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是安徽首个“设计+运行”双三星级绿色建筑,综合运用了20余项绿色建筑适宜技术,每年节电约284.7万度,节水约2.07万吨,每年节约电费约313.17万元,每年节约水费约5.2万元。合肥中央公馆I地块西区(9-12、15-16号楼)项目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采用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的高层住宅,预制率达60%,已取得绿色建筑设计三星标识。
     
      270余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科学发展,前不久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出台政策,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全市绿色建筑实行专项审查、专项查验,明确要求市绿色建筑与节能管理中心做好现场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目前,全市绿色建筑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2亿平方米,270余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截至2020年下半年,合肥市有24家企业获得了25个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证书,涵盖砌体类、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建筑节能玻璃和保温材料等五大类,占全省的38.5%,产品种类、证书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资讯来源于《中安在线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