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 全国政协委员宋鑫:建立清洁供暖多方共赢长效机制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今年的提案仍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近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召开媒体沟通会,宋鑫在会上公布了为今年两会准备的5项提案,围绕强化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建立清洁供暖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出台矿业权出让收益调整政策、在北京建设科学家主题公园等方面建言献策。
     
      宋鑫提案,建议多措并举,降低成本确保北方地区可持续的清洁供暖。这是他继去年呼吁加快推广清洁供暖之后,又一次关注该领域。
     
      对我国北方地区来说,实现清洁供暖是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比例仍然较低,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由于供热管网难以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对推进清洁供暖造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当前清洁取暖项目主要依靠财政补贴,一些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
     
      未来,随着清洁取暖补贴逐步取消,后续工作如何展开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宋鑫认为,建立一套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是解决清洁取暖用户端长期可持续的关键所在。
     
      宋鑫建议,一是针对清洁供暖市场依赖政府、盈利水平较低、市场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清洁取暖技术,编制相应的技术指南,优化供暖规划。同时引导当地供热企业、投融资企业、热用户等积极参与清洁供热项目,探索新型的多方共赢机制,激活市场潜力。另外要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电能、天然气推进北方清洁供暖。
     
      二是有序推进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及采暖末端能效提升。抓紧对各地供热管网进行性能评估,并寻求与清洁取暖技术最相适应的节能改造方案,鼓励探索政府、用户和供热企业三者共同分享成本与收益的新模式。这既可以为清洁供暖提供技术保障,又可以为后续智慧供热技术的全面展开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三是指导各省市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改造。通过完善政策引导、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强化节能监管等措施,鼓励支持建设星级绿色农房、被动式超低能耗农房,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对既有房屋墙体、屋面、门窗、地面等住宅围护结构进行规模化节能改造。
    03-04
  • 辽宁今年将采取五项措施推动碳达峰
            日前,从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今年辽宁省将通过组织开展碳达峰行动,推动节能降耗减排,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等措施,推动碳达峰工作。
     
      碳排放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作为工业大省,辽宁能源消费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碳达峰任务将十分艰巨。
     
      今年辽宁省将积极组织开展碳达峰行动,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排放趋势、研判峰值目标,统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农业、林业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同时,研究制定辽宁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碳排放考核制度,对各市开展碳达峰行动进行考核评估,将达峰行动有关工作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目前,省生态环境厅已组建《碳达峰方案》编制团队,正在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为推动节能降耗减排,辽宁将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公转铁项目建设;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推进农业农村、城镇建设、交通运输和消费流通领域节能增效;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辽宁还将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组织开展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为重点行业碳减排、碳达峰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容夯实工作基础。配合国家碳排放交易,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配额分配及清缴履约工作,运用市场机制促进重点排放单位节能减排降碳。
     
      同时,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低碳城(镇)、低碳工业园区、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示范,为全省尽快达峰提供可复制、可借鉴路径模式。此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和科普教育,提升全民降碳意识,推进低碳生活方式,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垃圾分类、选择低碳产品。
    03-03
  • 国务院: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指导意见强调,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善“散乱污”企业认定办法,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管理。
     
      同时,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水平,严格执行经营许可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沿海缺水城市推动大型海水淡化设施建设。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合理避让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积极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空港。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和节能灯具、隔声屏障等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产品。加大工程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疏浚土等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相关空间性规划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鼓励城市留白增绿。建立“美丽城市”评价体系,开展“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乡村建设评价体系,促进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继续做好农村清洁供暖改造、老旧危房改造,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村庄环境。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