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 空调打出“健康牌” 行业标准需进一步统一
            如今,人们对健康产品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购买健康家电的需求也大幅提高。
      “今年以来健康家电受到市场欢迎,健康空调品类近两个月暴增300%、健康冰箱增200%。”苏宁北京区相关负责人近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而据记者了解,在今年7月份最火爆的时候,健康空调的销量增幅曾一度达到700%。
      与此同时,市场上健康空调品类迅速增加,多个家电巨头推出相关产品。近日,长虹推出无尘空调。在此之前,美的格力海尔均推出了自家的健康空调。在这一火爆现象的背后,目前行业内健康空调的标准是否统一?“健康”是否带来了新一轮产业变革?
      健康空调“火爆”多企业入局
      行业标准需统一
      2020年受疫情影响,让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再度提升。而对于空调行业,则是市场对带有自清洁、除菌消毒等功能的健康空调需求爆发。
      根据奥维云网(AVC)提供的数据,2020年1月份-11月份,健康空调在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的零售额占比已经分别达到86.2%和79.3%,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和13%。
      同时,长虹、格力、海尔等多个家电企业加速进行健康空调的研发和新品的推出,也不乏小米等科技企业跨界布局该领域。
      近日,长虹宣布推出Q6C全无尘空调及全直流变频家用多联机两大新品,欲进一步加码长虹空调产业战略升级新动能。
      同时,针对健康空调市场上品类繁杂的产品和技术,长虹联合奥维云网发布了《中国空调市场清洁功能用户洞察白皮书》,为空调产品健康化升级提供方向指引。
      奥维云网总裁郭梅德认为,健康空调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个更加干净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灰尘。但这个痛点却一直被忽视,行业内对解决空调防尘等缺乏系统方案。2021年,市场需要真正的防尘健康空调,唤醒消费者的需求。
      粤成股份、家电行业观察人士洪仕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健康空调等健康家电需求大幅增加,给市场增添活力,拉动家电需求和销量增长,企业也抓住有利契机,加速创新迭代新品。不过,市场上产品存在良莠不齐,家电企业应该规范产品质量。同时,针对‘健康’家电监管和标准都需要跟上。”
      目前,针对健康家电,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GB21551.6-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调器的特殊要求》、T/CAQI0117-2020《家用空调器健康功能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标准。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试计量技术研究所所长鲁建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上相关标准适用于具有除菌抗菌功能的空调器,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企业生产产品需符合要求。同时,对于健康家电的细分项目标准还需进一步统一,以规范市场和企业。
      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健康家电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升级。标准的升级是中国产品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只有严格的标准,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全产业破局
      产业升级需新动能
      实际上,不仅是健康空调,健康冰箱、健康空气净化器、健康加湿器等也备受企业追捧。
      在2020年空调市场全面承压的背景下,如何顺应新的消费需求和时代趋势为企业找到破局之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将健康化作为产品或品牌战略,在家电健康技术和功能方面积极布局,已经成为不少家电企业近年来努力的重点方向。
      近日,长虹空调发布了全新升级的“213”战略。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照贵透露:“2021年长虹将重点布局健康空调产品,并积极开拓新品类业务。”
      而格力、海尔方面也都宣称要将健康家电作为明年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周锡冰表示,健康空调需求暴增且被企业重视受多方因素影响:中国自身消费能力的提升;空调产品已不再是奢侈品,寒冷的冬天会激发庞大的需求,一部分用户反季节购买;疫情结束后,正常的渠道促销激发了潜在的需求;空调厂家挖掘市场更大空间等。
      “这些都有利于带动产业升级,不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在标准统一、监管有力之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需各方共同推动。”周锡冰说。
     
    文章转自《制冷快报
    01-07
  • 河北廊坊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空气能热泵技术获推广

          为响应国家、省相关要求,推进全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近日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廊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廊坊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20-2025)>文本和说明书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中提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规划期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占城镇新增建筑面积达到60%。展望目标为,到203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占城镇新增建筑面积达到75%。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公告》中多次提高,要求各地政府在对建筑进行新建(改、扩建)时,应该因地制宜的使用空气能、太阳能、地(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其中,空气能热泵因为兼具热水、采暖两大功能,而且使用时不受外界天气、环境等因素限制,而在《公告》里多次被提及。
    5
      空气能是指空气中所蕴含的低品位热能量。空气能和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一样是清洁能源的一种。工作时依靠少量电,吸收空气能制热的设备叫空气能热泵。和“看天吃饭”的太阳能相比,空气能热泵工作时不受天气影响,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阴天还是雨天,都能正常工作;和地(水)源热泵相比,空气能热泵安装简单、方便,不需要打井,也不用担心因为使用不当,污染环境,是真正“零排放”无污染的制热设备。
      正是因为空气能热泵的种种优点,实际上,早在几年前,空气能热泵就已经在整个河北省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采暖方面,更是河北省“煤改电”的主力设备,被广泛用于酒店、宾馆、学校、小区、医院等场所的清洁取暖改造,且都获得了用户的一致肯定和认可。

     文章来源于《制冷快报

    01-04
  • 最好的圣诞礼物,是穿越风雪为我而来的南方供暖
            集中供暖,啥时候开始的?
      
      汤婆子、“憋来气”、火盆、火炕、热水袋、电热毯、壁挂炉、空调……以上取暖用具你都用过哪些?在走向温暖的历程中,取暖用具一口气都数不过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煤炭配煤炉是百姓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为了让百姓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我国上了大量的煤炭项目,原煤产量和质量均有极大提高。加上改革开放的强劲推力,集中供暖逐渐发展成一项城市公用事业。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几乎以每年6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加。国际能源署相关报告显示,如今,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集中供暖管网。
      
      18℃供热标准怎么来的
      
      “暖气不热冻得慌,暖气太热燥得慌。”关于供热标准,国家都有哪些规定?2002年,原卫生部等部门制定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冬季采暖标准为16~24℃。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18℃。再加之各地方的相关规定,室温18℃逐渐成为大部分地区采暖季供热标准。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若室温过高,居民容易产生精神疲乏、思维迟钝、记忆力变差等症状,也就是俗称的“暖气综合征”。反之,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人的代谢功能就会下降,脉搏减慢,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此外,据统计,冬季室温每增加1℃,能耗增加20%。因此,综合考虑能耗和百姓取暖效果,在大部分地区,18℃是较为合理运行点。
      
      供暖分界线怎么划?
      
      谈到集中供暖,就不得不说供暖区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可是出了名的“斜杠青年”: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在供暖这件事上,它是集中供暖分界线。为什么这么划分呢?
      
      这就得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能源急缺”的背景下,我国依据气象学家竺可桢以1931年全国各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所制定的气候分区,划定了集中供暖分界线,基本与秦淮一线重合。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气候变化和科学发展,一些专家认为,“一线划供暖”已经不太适应人民的生活新需求。
      
      南方集中供暖行得通吗?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 如果能供暖,江浙沪愿不包邮”“冬天北方人嘚瑟,南方人哆嗦”……曾经南方的朋友们只能望“线”兴叹,可如今他们说干就干。
      
      近年来,武汉、合肥、长沙等南方城市,已开始在部分城区进行集中供暖,有的城市则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南方室内外温差比北方小,不同住户之间供暖需求差异大。如果统一集中供暖,有些房间可能会过热,让人感觉不舒服。
      
      那么南方取暖应该怎么办?
      
      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南方取暖问题应该因地制宜地以多元化方式解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谢映霞说,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区内,可以探索集中统一供暖。但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更适合探索节能环保的分散供暖模式。
      
      由此可见,南方市场采暖潜力巨大,需要品牌方、经销商持续不断的推广和宣贯,让南方采暖这份热度不仅仅局限在行业中,而是应该在消费市场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越是在发展的初期,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样也是奠定市场基础以及持续发力的根基,形成良好的口碑后才能建立起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更为长期的发展和成长。
     
    文章来源于《热泵产业资讯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