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供暖进入清洁时代 多能互补带来“绿色暖冬”

发布时间:2021-01-21 09:22阅读次数: 分享到:
        最近,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全国多地开启“速冻”模式,与此同时“清洁供暖”的话题再度“热”了起来。清洁供暖行业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将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引发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清洁供热方式多种多样,而多能互补模式将是未来行业最具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方式。
  
  清洁供暖方式百花齐放
  
  为加快解决燃煤供暖的污染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清洁供暖行业逐渐发展壮大,供暖面积不断扩大,供暖质量不断提高,供暖环境友好水平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清洁供暖面积为116亿平方米,清洁供暖率为55%;全国清洁供热相关企业达8200家,实现总收入8900亿元。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清洁供暖的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气、电能、太阳能、风电、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热。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的清洁供暖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供暖模式更加注重低碳环保,从化石燃料供暖向清洁能源供暖转变。因为清洁能源供暖可以实现高能效性、高生态性。”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浩说。
  
  郑克棪表示,比如利用风电供暖,既可以发挥出其在寒冷地区的优势,也可以缓解风电消纳难题;利用热泵技术,可以循环抽取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土壤中热量,十分环保。
  
  发展问题也不少
  
  尽管目前拥有各种各样的清洁供暖方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取暖成本居高不下、财政补贴压力大、企业投资回收慢、工程和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等。
  
  洪浩说,就目前而言,燃煤取暖最便宜。假如用户购买一个单位的热量需要0.7元钱多,而生物质供暖则要1元钱多,其他清洁供暖方式都比生物质贵。同时,清洁取暖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这就导致清洁供热项目盈利水平较低,无法激发企业积极性。
  
  洪浩表示,当前“煤改电”“煤改气”在推进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给清洁供暖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目前,清洁取暖改造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试点城市奖补资金、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社会资本投入3个方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热电与新能源产业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天津、唐山、石家庄等第一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情况来看,即使存在补贴,其运行费用仍然比传统燃煤取暖方式高。如果清洁取暖补贴逐步取消,后续工作如何展开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清洁取暖技术种类较多,但评价指标一直无法统一,缺乏普适性,而且有些指标过于简单,只关注其经济性指标,往往忽略取暖方式是否与当地的能源布局及生态环境相适应等问题;有些指标过于繁冗,需要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可操作性不强。这使得清洁取暖技术市场鱼龙混杂,很难统一标准衡量某项技术的优劣。
  
  具体到如何选择清洁供暖热源,郑克棪认为,应该从技术、经济可行性及资源的可持续供应等方面通盘考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推进重大项目不能不计成本,热源选择应该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评价报告作为依据,比较它们的技术成熟度、能源利用效益、使用寿命等。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必须考虑其利用成本。此外,还需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条件,考虑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多能互补清洁供热是未来发展方向
  
  那么,未来清洁供暖该如何发展?在郑克棪看来,应该创新更有发展优势的多能互补清洁供暖方案。“创新的宗旨应是进一步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只有降低了建设成本,拉低了用户费用,才会受到用户和政府的信赖。”
  
  郑克棪说,作为地方政府,执行清洁供暖的规划时,应该选取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高的方法,提高民众满意度,减少财政支出,而用户在选择时,也会选定技术和经济可行性高的方法,图的是舒适安全,又减少支出。
  
  洪浩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多能互补清洁供暖方式是优选项。采用多能组合供热的技术方法,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供热成本,从而实现规模化、低成本、连续稳定利用清洁能源进行供暖。同时,加快改变供暖方式,尽可能地淘汰燃煤供暖,为人们带来“绿色暖冬”。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热电与新能源产业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应开展相应的顶层设计与协调,根据各个城市特点,选择适用的清洁取暖技术,编制相应的技术指南,优化供暖规划;地方政府宜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引导当地供热企业、投融资企业、用户等积极参与清洁供热项目,探索新型的多方共赢机制,激活潜力市场。